连锁品牌网
连锁品牌网 > 品牌新闻 > 在节气中感受光阴的故事

在节气中感受【光阴的故事】

(原标题:在节气中感受光阴的故事

几天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网友们无比欣喜,除了感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了”之外,还有一种难得的“与自然温柔相待”的情怀在弥漫:一直觉得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名字美哭;古人的智慧好让人敬佩;只要我们未来还想去亲近自然,它就是值得我们保护的遗产……

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们,如果有一天能贴近自然,切身感受天地云雨、日月星辰、草木花果的变化,认识到这都是与生命紧密相连的时光,这才是真正的节日。所以趁着入选的喜讯,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千百年来先辈们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光阴的故事——

前人曾经的“诗意栖居”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存在与时间”,是中国人自己的“时间简史”。对节气曾做过全面解读的学者余世存说,在对时间的感受方面,传统中国文化有过天人相印、自然与人心相合的美好经验。我们的祖先随着四季的轮回作息,分辨着物候的迁移,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就像那句著名的诗:“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前人一直在这样诗意地栖居:

春分。仲春之月,昼夜均而寒暑平,玄鸟至,雷乃发声。春色中分,画梁新燕,这是一年中最充满希望的时刻,也是最美的时令。“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在美景之外,村民们也早早开始变得忙碌,“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日夜均分,还象征了公平。皇帝会宣布在春分之日,对度量工具进行检核。一些制秤的匠人也会选在这一天开工,以示公心做事、无愧天地。

芒种。五月节,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这是代表着成熟与收获的节气,也是农人们一年之后最为繁忙的时节,“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割麦、插秧,家家户户享受着新麦的收成。“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一过,便是暑天。践送花神归位,也一度是民间的重要仪式之一,《红楼梦》中就有对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的描写。

白露。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时至八月,炎热的夏天过去,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早晨的树木草叶上挂满晶莹的露珠,是诗人眼中的别样的景色,带有一种萧条的美。“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露珠,也是品质高洁的象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态度。

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出来的一个,它也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周到秦汉,一直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到来。因为自此日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年年岁岁,先辈们的生活就这样一次次更替轮回,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

我国二十四节气被列为世界非遗,网友们少见的队形齐整表示欢迎。虽然有人调侃说“五行八卦、天干地支表示不能落后”,但大家几乎无一例外表示自豪。

“惊蛰、小满、白露、霜降、小雪……仅仅名称就难以形容的美,两个字能描绘一幅画卷,感恩生在华夏!”

“古人在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仅凭肉眼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就归纳总结出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道尽寒来暑往、四季更迭,还有那些富有诗意的名称,意境悠远,美得让人心尖儿打颤。”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谣,还曾被收入第11版的《新华字典》的附录。短短几句话,蕴含着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智慧与美。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春秋,西汉就已经完整收录入历法,《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它用自然规律告诫人们顺应天时。春分日暖,白露生寒,人生天地间,感知世间为万物,在循环中获得与自然的共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最直观的注解。

二十四节气是一卷长长的古代诗意生活的风俗画图,所以也是画家们喜爱的题材。不管是质朴无华的农民画、年画,还是在知名画家、宫廷画师的笔下,都有大量以节气为题的画作。网络上受到欢迎的画家老树,就有一组诗配画作品,绘制了二十四节气的诗意景象。

不久前,一篇《美得令人窒息的二十四节气图》的文章在网络上被热传,这组照片就是一位80后女孩,走遍全国11个省份,拍下的以节气为题的摄影作品集。

节气离我们渐行渐远?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纯朴的习俗、庄严的仪式、浪漫的传说,但随着农耕文明的远去,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它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逝去的田园牧歌。它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今天的人们看不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不再有秋收冬藏的必要。现代人已经感受不到自然的律动,传承延续了几千年的节气,也早已不再是我们生产生活的指导与提醒。

节气真的只是落后于时代的“遗产”吗?专家说,我们人工创造的都市文明,始终是在大自然的世界中存在着,人类还是得学习尊重自然,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改造的东西。节气仍然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

明天(12月7日)是今年的第21个节气——大雪。一年的光景又将要过去,光阴的脚步从不为谁而停留。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年末“至此而雪盛”,你的朋友圈准备好了吗?

(原标题:在节气中感受光阴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网易新闻 | 作者:网易新闻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