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品牌网
连锁品牌网 > 品牌新闻 > “冠军”一词是怎么来的?围棋发源地在山西哪里?

“冠军”一词是怎么来的?围棋【发源地】在山西哪里?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体育文化也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冠军”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国最早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什么?“琴棋书画”中的“棋”是哪种棋艺?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什么时候?……想知道答案吗,它们就藏在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与大众熟知的山西博物馆相比,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似乎“低调”许多。7月15日、16日,记者来到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一探究竟。体育博物馆由体育馆演变而来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位于双塔西街40号,它由大家熟悉的“体育馆”演变而来。跟以前的体育馆相比,少了紧闭的大门,变成了开放式的入口,广场上还设有喷泉等景观。“目前,小广场上的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山西省体育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主要分为1号馆和2号馆,两个场馆共分为5个部分:古代体育厅,近现代体育厅,奥林匹克走廊,山西体育名人堂,国防科技体育厅。其中,前4个厅位于1号馆,国防科技体育厅则在2号馆。1号馆位于原来的体育馆前厅,分为两层,面积约1200平方米,2号馆位于1号馆南侧,面积小一些,有300多平方米,两个馆呈南北分列状,由不同入口进入。体育馆主馆是一座具有典型苏式风格的建筑物,入口处挂着两块匾,“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和“太原市历史建筑”。工作人员介绍说,山西省体育馆始建于1958年,1961年投入使用,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批体育馆,也是山西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室内体育馆,建筑面积0.57万平方米。它使用的是五十年代最先进的建筑手法,具有研究和保存价值,被太原市政府评为“太原市历史建筑”,是我省唯一受保护的体育类历史建筑。2013年10月,“山西省体育馆”正式更名为“山西省体育博物馆”,经过两年半的筹备和建设,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展厅于2015年2月16日在主馆前厅建成并正式面向社会开放。藏品丰富直观再现古代体育进入主馆前厅,两侧的雕像、浮雕等装饰物栩栩如生,紧扣场馆主题,均与体育运动有关。大厅左侧陈列着一块巨幅展板,上面集纳着即将在我省举办的“二青会”会徽征集稿。在通往二楼展厅的过道顶部,还悬挂着二青会吉祥物征集稿,活泼可爱又充满朝气。主馆前厅东侧为古代体育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球类项目的展览。这里有一颗颗大小不一的石球摆放着,原来它们都是距今已有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这些都是在山西出土的。起初,石球只是原始人用来狩猎获取食物的器具,但随着人类农耕文明日渐发达,石球有了最原始的游戏功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系列与球类相关的运动应运而生。石球被认为是各种球类运动的雏形,也是现代体育投掷项目器械和球类运动的原始形态。”讲解员仇雅琦边说边向前走,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便是“古代高尔夫”——捶丸、蹴鞠、马球等球类项目的介绍。紧接着,便可以看到清弓、投壶、气功、百戏(以杂技为主的民间诸技的总称)、武艺等体育项目,各类箭镞、各类兵器(如戟、钺)、练功墩等藏品也都陈列在内。之后是东方博弈文化,介绍了围棋、象棋等,棋谱、棋石、画有下棋图的瓷盘等藏品直观地呈现了棋类的发展形态。不仅如此,馆内还有山西“社火”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介绍,包括锣鼓类、秧歌类、模拟鬼神类等形式多样的杂戏、杂耍。所有项目的介绍,不仅有生动的壁画,还有逼真的铜人、铜镜、砖雕等实物,众多藏品都真切记载了古代多姿多彩的体育形象,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山西古代体育发展史,让人叹服。珍贵老照片揭秘近现代体育故事走出古代体育厅,主馆前厅西侧便是近现代体育展厅。展品以黑白老照片为主,定格了近现代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有少量记录当时体育赛事的报纸等资料。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民国时期山西体育的发展。仇雅琦介绍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当局和社会认识,山西体育在艰难中发展,也涌现出了一些推动山西体育发展的重要人物如‘十大教授’,还出现了一些体育名将,如:民国长跑名将谷得胜,以及风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子网坛的山西‘姐妹花’王春菁和王春葳。”在一侧的展板上便是这些杰出人物的图文介绍,根据照片影像,可以看到当时运动员的着装,以及当时运动会的奖章、奖杯模样。此外,还映射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长袍马褂、礼帽、瓜皮帽、白布背心……都是那代人的典型妆容。跨过民国,便进入了革命战争时期。民兵表演“叠罗汉”,战士练习单杠,民兵骑马夺标,小学生赛跑,在兴县举行晋绥边区第一届运动会……透过一张张老照片看得出,当时革命根据地的体育发展也是轰轰烈烈,开展过丰富多彩的军民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刺杀、投掷、跨越障碍以及钻圈等。“这个时期不得不了解的还有著名的120师‘战斗’篮球队。它是抗战开始后,在贺龙师长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支业余篮球队,‘战斗’寓意在战斗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仇雅琦介绍道,兴县的李家湾是山西红色体育的根据地,贺龙元帅在当地开展了广泛的根据地体育活动,当地的民兵体育参与者多达400多人,经常参加锻炼的有150人,篮球运动就是120师和地方最盛行的体育项目之一。展厅内有当时战士们打球的照片,看得出来当时的篮球架非常简陋。“如今,在李家湾当地,贺龙元帅曾经打过篮球的场地已被重修,建起了贺龙篮球场。”对方补充道。当代体育厅见证辉煌盛世跨越历史长河,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相比前面黑白基调的展厅,当代体育厅给人一种绚丽夺目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充分展现了新中国山西体育发展的新面貌。历届山西省运动会的情况,山西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更新变化,山西体育(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全民体育的大力发展……此外,还有山西民间体育的发展状况,如:永济“背冰亮膘”以及忻州、定襄、原平流传的摔跤习俗;甚至是跑车鼓、跑马排等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体育运动在此也可见一斑。各式奖杯、奖牌、CBA球员签名的球衣、篮球等展品更是不计其数。目睹这一切,感受着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气息,不禁心潮澎湃,为祖国、为山西体育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更直观全面地展示当代体育的风采,在体育馆主馆二层,还设有“奥林匹克走廊”和“名人堂”两个专题展厅。漫步在绵长的“奥林匹克走廊”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发展,历届奥运会的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宣传画、赛况、会歌、会旗等一目了然,2008年北京奥运的盛况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到当时被传递过的火炬,以及在山西盛放火种的唯一一个火炬盆。山西体育名人堂内,则展示了不同时期体育盛会(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山西运动健儿的风采,包括奥运冠军周晓兰、董栋,山西“跤王”梁磊等。主馆往南十几米,便是2号馆国防科技体育厅,里面的装饰充满了科技感,让人感觉很炫酷。仇雅琦介绍道:“1978年以后,不再分军事体育和一般体育,统一实施国务院确定的国家体育委职能。从过去开展的具有军事技术特点的项目中,选择了一些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继续开展,如射击、跳伞、滑翔、航空模型、无线电等,希望能将国防体育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记者注意到,这里不仅有项目介绍,还有一些互动游戏供市民体验。目前,国防科技体育厅基本筹备完成,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尚未全面开放。“如果你想了解体育,了解山西体育,这里绝对让你大饱眼福,欢迎大家来参观。”仇雅琦说,体育博物馆周一闭馆,开放时间为周二到周日(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市民凭借身份证登记后,即可免费参观。链接与山西有关的体育小趣闻“冠军”一词的由来相传,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将军,为河东平阳人,他十分爱好蹴鞠,在塞外征战的时候,战斗之余就是以蹴鞠来训练士兵,赢的叫冠军。霍去病也因此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这也是如今“冠军”一词的由来。琴棋书画中的“棋”琴、棋、书、画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其中的“棋”就指的是围棋,《孟子》《汉书》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围棋的记载。据说,晋城陵川棋子山是围棋的发源地。相传,箕子为殷纣王的叔父,反对殷纣王的荒淫与暴虐,几次谏阻后却被纣王囚禁起来,贬为奴隶,后来周武王灭了纣王,箕子选择了陵川隐居,并用这里的黑白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星象、授时制历,经由天地人三才演化出了流传千古的围棋。永济“背冰亮膘”黄河汉子最男人,背冰亮膘是流传在山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一种奇特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当地人给它起的名字就是“背冰亮膘”。所谓“背冰亮膘”,就是黄河汉子身着短裤,光着脊梁,背着从黄河里捞起的大冰块绕街展示。其胸部、胳膊、腿上的肌肉都裸露着,丰满的肌肉,健壮的体魄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活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老人们说,开始时是在数九寒天往脖子上套上一个冰圈,在锣鼓声中昂然挺立,显示不畏严寒的英雄气概,以后发展变化为背侧刀。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发展为赤身背大块的冰凌绕村而行。后来则发展为对抗性的竞赛活动。“背冰亮膘”也被媒体称为黄河岸边的奥林匹克。忻、定、原摔跤“挠羊”摔跤习俗在忻州、定襄、原平一带存在已久,世代传承,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晋大地上可谓绝无仅有。活动在庙会时组织,称为挠羊赛。“挠羊赛”,这是一种以一只活羊作为奖品的摔跤比赛。“挠”在乡间解释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把羊拉走了。所以说,“挠羊赛”,就是赢羊或者输羊的比赛。当地有农谚:“立了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这足以说明农民把摔跤看成一件大事,不等闲视之。中国最早的奖杯赛北魏时期,鲜卑拓跋氏入主中原,定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射箭作为竞技项目,有了进一步发展。北魏孝文帝令射者以箭射酒杯,悬于百步之外,射中即可得到酒杯,并将胜者名字刻在酒杯上,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民国“飞毛腿”谷得胜谷得胜,男,山西阳高人,生于1902年,卒于1935年。是民国初山西著名田径选手,世代务农。谷得胜的父亲在农闲季节为乡邻富豪调教骡马,幼年的谷得胜便经常跟在后边跑步追赶日久天长,无形中练就了一双“飞毛腿”,为日后的长跑打下了基础。本报记者冯华实习生王昕茹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新浪新闻 | 作者:新浪新闻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