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品牌网
连锁品牌网 > 品牌新闻 > 浙商银行刘晓春:现代金融应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浙商银行】刘晓春:现代金融应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银行业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深入实体经济,了解实体经济环境的变化;要从新时代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和方法。 ■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也是结构体系最完整的经济体,拥有符合各家商业银行自身禀赋的多样化发展空间。因此,每家商业银行都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据自己的禀赋,寻找独特的发展路径。 ■银行要在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同时,赋予实体经济相应的金融能力。这里说的金融能力不是金融业务。给企业提供金融能力,不是让企业脱实向虚去做金融业务,而是让企业获得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能力和工具。

如何将践行十九大精神和银行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关键是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合规合法经营的过程中,要着眼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深刻理解这一需要,商业银行要深入实体经济探寻各方面的变化,寻求符合自身禀赋的发展路径。

正确认识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新的重大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挥金融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服务力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医疗健康、旅游文化、绿色环保、高端制造业、新经济领域将迎来发展窗口期。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通过法治建设解决公平问题、安全问题,这都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供全面、高效、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过程中,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的安全性也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高度关注金融风险,务必守住风险底线。

同时,金融本身就是为经济服务的,如果脱离实体经济,就会变成自我的空转。比如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是为了对冲风险而产生的,如果不以对冲风险为出发点,反而增加杠杆进行单边操作,亏损往往是毁灭性的。业务都有两面性,需要我们回归本源,以服务好实体经济为宗旨,才能走得长远。

深入探寻实体经济的四大变化

银行业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深入实体经济,了解实体经济环境的变化;要从新时代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和方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首先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格局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变期,对世界经济、国内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而是完全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经济版图中不可拆分的一部分。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变化既会带来新的挑战,也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需要金融机构加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带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大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将从中受益,同时也将为中国自身带来强劲的发展动能。

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庞大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也将发展起来。

由于上述变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不止是进出口贸易这样简单的买卖关系。或者说,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超越了初级招商引资的阶段。这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国正在向科技强国迈进。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行业、新的产业不断涌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动能。这些新兴的行业、产业与过去相比,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同时还带来了行业、产业运行方式的变化。银行服务于这些行业和产业,了解新技术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行业的新运行方式,从产业链或商业模式中寻找合作切入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实现第一、第二产业产品的使用价值服务。过去,银行服务第三产业主要就是围绕这个方面展开。现在,大部分第三产业已经超越了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功能。流行的“消费升级”概念,注意到了消费品的非物质性,但没有关注到本质。对于第三产业,我们要有新的认识。银行原来的产品、服务模式、风险管理逻辑都是针对为实现物质产品使用价值服务的,对于如何为非物质消费的第三产业服务,银行原有的模式并不适应。

再者是客户的形态和商业模式发生变化。

以企业集团为例,传统的企业集团,一般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集团的组成和运行相对稳定。现在许多企业集团是通过并购重组形成的,集团的组成和运行往往处在变化中。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这样的企业集团将成为主流,而从小到大发展的集团会变为少数。银行传统的信贷产品、风险评估模型,一般是建立在单个生产企业基础上的。

企业集团化后,许多企业也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但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效率并没有提高。传统的财务管理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型企业集团管理的需求。一些企业成立了财务公司,结果还是没能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大多数企业依然是流动性不足与高杠杆并存,这其中就存在银行的金融服务空间。

同时,新的商业模式、企业上下游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上,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就是商品的买卖关系。现在更多的是共生共存关系。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上下游生态圈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值得高度关注。

以智能制造为例。以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设备制造商之间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在实施智能制造的情况下,智能装备应用企业和智能装备提供商之间就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智能装备提供商提供的不仅是设备,还有个性化的智能制造服务系统、持续的系统维护与升级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持续的、持久的,需要以持续的、持久的信任与信用来支撑。

在企业绿色运行方面,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不仅仅是绿色项目、绿色产品,更关键的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绿色项目与绿色产品的应用、企业自身方方面面的绿色运行。银行要突破简单为绿色项目、绿色产品生产提供融资的模式,在支持供给方的同时,也要培育绿色项目、绿色产品的需求方。

最后是监管环境、监管政策的变化。

去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可以预见,以综合监管、功能监管、监管信息共享为特征的金融监管新时代已拉开帷幕。去年以来,表外理财、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银监会“三三四”专项治理,严查消费贷入楼市,《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监管政策接踵出台,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方向不断明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强监管背后的逻辑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既要防“黑天鹅”、“灰犀牛”,更要防范“明斯基时刻”的出现。

在新形势下,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市场就必须是一个规范、清洁的市场,也只有这样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市场。政府对市场加强监管,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银行要依据禀赋寻找转型路径

面对这些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深入实体经济,发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

商业银行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但就某一个商业银行而言,自己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也是结构体系最完整的经济体,拥有符合各家商业银行自身禀赋的多样化发展空间。因此,每家商业银行都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据自己的禀赋,寻找独特的发展路径。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

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银行要解决的不是简单的融资问题。这需要银行在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同时,赋予实体经济相应的金融能力。这里说的金融能力不是金融业务。给企业提供金融能力,不是让企业脱实向虚去做金融业务,而是让企业获得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能力和工具。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应用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的能力;集团流畅、高效、经济运行的能力;上下游企业无缝协作的能力;科学、灵活应用多元融资渠道的能力;应对金融市场风险和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面对新时代的新环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基于浙商银行近年来实践的成果,以下是笔者认为需要与银行和企业共同探索的几个方面:

一是超越单纯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模式,切入企业管理运行过程中,为企业提供融资和服务,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超越单纯为企业增加流动性的模式,切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和上下游运行,在服务的同时,盘活企业存量流动资产,主动帮助企业降低负债水平,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借助金融科技进一步强化企业流动资产在上下游间的流动,提升企业应用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的能力,加强企业上下游的协同能力。

二是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融资、融物、融服务、融信任的服务。有效切中智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一次性投入大、投入回收慢”,“设备定制化需求强,智能设备集成化程度高,需要持续升级和维护,服务方和实施方需要深度合作”,“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不同,对智能制造投入金额、投入方式需求各不相同”等痛点,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三是超越小微企业业务、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割裂的模式,切入新型商业模式和上下游企业关系。借助金融科技将目标客户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来,为实体企业提供嵌入式服务。在满足实体经济支付结算需要的基础上,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深入行业分析,根据各类真实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特点,设计和提供量身定做的嵌入式金融服务。

四是创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普惠金融需要服务的对象有很多: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的目的是为这些群体造血。在这些群体中,小微企业是很重要的一类,因为它们数量非常庞大,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可以进一步带来就业,符合具有造血功能的特征,是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服务好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其他普惠群体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同时还有很强的正面社会效应,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具有放大效应。

五是培育国际业务能力,迎接人民币市场大发展时代。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效应逐步显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初见成效,这是我们发展国际业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业务也必将成为服务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同时,国际业务自身面临转型升级。从客户角度看将包括公司客户、小微客户、个人客户、同业客户,从业务角度看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业务,也包括金融衍生品、大宗商品交易、跨境并购、金融市场业务等。商业银行要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寻找客户需求,强化和发展国际业务。

六是坚持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环保、生态、社会责任等因素,通过经营管理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首先,要投向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投向绿色经营的企业,为绿色产品的供给端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为消费端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其次,为客户提供更多绿色选择,以绿色服务方式降低客户成本和能耗;最后,以内部绿色运营降低自身能耗,打造绿色银行。

七是善用新兴科技。科技的应用是为了提供更好、更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这背后一定要有人来支撑。技术可以帮助银行更有效地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但技术本身不能提高和改善客户的信用能力和信用水平。因此银行要善用新兴科技,要在银行运行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应用各类科技,只有用好了科技,才能为客户、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对于银行来讲,科技不在于先进不先进,而是适用不适用。在相同成本下,能提高效率,或者在相同的效率下能降低成本,并且在同样的成本和效率下,有更高的安全性,这才是我们应用科技的基本原则。如果在一家银行内部还要分出所谓的传统金融板块和互联网金融板块,那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八是坚持合规合法大胆创新,共创海晏河清的市场环境。一个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必须是依法合规的市场,是一个清洁、规范的市场,而不应该是腐败盛行、寻租的市场,也只有这样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市场。为此,我们要在经营中、在创新中,积极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一切经营活动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做银行分内该做的事。

(作者系浙商银行行长)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新闻转载自:新浪 | 作者:新浪

继续阅读

城市生活网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城市大全 | 连锁品牌网 |
CopyRight(C) 2003-2024, I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3553号-3